ETF,也就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今年以来呈现加速扩容态势。8月25日,全市场ETF突破5万亿大关。截至9月4日收盘交易鑫优配,全市场ETF规模达到5.02万亿元。
首先,从一组数据能看出我国ETF的跨越式增长。自2004年12月国内首只ETF问世以来,历经了16年总规模才首次突破万亿元。而从4万亿元到迈入5万亿元规模,仅用了四个多月时间。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 田利辉:历史性跨越的背后,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生态的深刻变革,ETF产品日益多元、投资生态持续完善。1200多只产品构成的“投资工具箱”不断丰富,既覆盖了宽基、行业、主题等多元领域,又能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配置需求,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ETF的壮大也反映出市场投资理念的转变交易鑫优配。
香港博大资本国际行政总裁 温天纳:过去偏短线、追逐题材的做法,逐渐让位于稳健的资产配置与长期价值投资。这不仅有助于市场结构更加健康,减少非理性波动。
从宏观层面来看,ETF规模增长不仅是市场活力的直接体现,更能有效吸引更多耐心资本、长期资金进场,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与健康发展。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 田利辉: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选择用指数化投资分享国家发展红利。这种“长钱长投”的良性循环,正在为市场注入稳定性力量交易鑫优配,让资本市场更能匹配实体经济的长期发展需求。
外资借道ETF增配中国资产
今年以来,ETF市场的火爆吸引外资持续投入,海外中国相关ETF规模也持续上升,显示外资正加速把握中国经济增长机遇,抓紧配置中国优质资产。
外资今年加速净流入A股,其中,ETF已成外资进入的重要通道,据最新披露的基金半年报,巴克莱银行所持有的ETF数量从去年的135只跃升至200只,而瑞银集团的持有数量从57只增加至141只。
宏利基金权益部执行总经理 李坤元:行业配置上,外资重点关注AI、机器人等相关度高的行业,以及新消费、创新药等。
外资除了直接持仓中国境内市场的ETF以外,还积极投资海外市场的中国主题ETF,如贝莱德、先锋等机构发行的追踪“中国股票指数”的ETF,近期呈现升温趋势,而这类ETF的资金最终也是投向中国的上市公司。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杨德龙:截至8月29日,5只规模较大的海外中国股票ETF,合计资产规模达到266亿美元,较7月底增幅超过10%。
专家认为,海外ETF资金往往代表中长期配置方向,持续流入意味着外资对中国资产长期价值的认可。
香港博大资本国际行政总裁 温天纳: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时格外看重长期因素,核心是追求可预见性,如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亮点行业在全球市场的稳固地位,其流入不仅带动市场情绪,也为人民币资产的国际认可度提供支撑。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